来源:中国教育报
新学年开始,新生报到是高校的风景。今年笔者在校门口看到,多数新生都是在父母家人的陪伴下来报到,有的父亲还从打工城市赶过去送子女入学。沉重的行李多由年近半百的老爸给扛着;有的女生不记得自己的身份证号码,老妈却能随口报出;有的新生把报到手续都交由家长代办,还嫌父母动作慢而发脾气。笔者曾试图在高校门口的一家人中分辨谁是新生,估计不拿杂物、只抱着一只大绒毛熊的女生就是报到者。这些现象说明许多新生心理上远未成年。
刚升入大学的新生多半是既兴奋又紧张。青少年多数是在高二时度过了自己的“成人礼”,彼时紧张的备考让人无暇顾及其他。成人后遇到的第一个门槛是高考,考取大学后的第二个门槛就是入学了。这两个门槛在人生当中都有重要意义,需要认真对待。此时,大学新生的头脑里要多一根弦,就是自己已经长大成人,要以新的、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。
习惯于被过度呵护、过度替代、过度保护的倾向正在由独生子女向非独生子女蔓延,由城市孩子向农村孩子蔓延,甚至向贫困家庭子女蔓延。农村家庭中对孩子溺爱者有之,不尽养育之责、小孩子幼年失怙者亦有之。近日,几则新闻报道表明,一些困难家庭父母、单亲妈妈含辛茹苦拉扯孩子长大,子女只是表示感激,却没有人在完成基础教育之后,愿意暂缓升学帮父母一把。而笔者那一代人,“文革”前的城市家庭常有长子、长女不参加高考,读中专或早点工作以减轻父母压力的。
在美国,许多弱势家庭子女选择先去参军,一是挣点钱,二是退伍后可以免费读大学。这次金融危机造成失业率高企,美国也有很多老人掏钱资助孙儿、孙女上学,但是仍有相当多的美国年轻人贷款上大学,准备日后自己还。年轻人要求自立自强是先进文化。我们的家长及社会要营造这种氛围,已成年的大学生更要明白这个道理并躬身践行。
上大学与读中学的不同之处是自觉自律。在大学是否用功没人督促,而实际上大学学业压力比中学大得多。如何在自由的环境里自觉有效地学习,比如在不同课程之间分配精力、选参考书、拓展能力等,需要用心,也需要养成习惯。有人升入大学后觉得这下可没人管了,中学很累该放松了,于是,打游戏、谈恋爱或是打工挣钱没节制,直到学业荒废被迫退学。产生这种迷失的原因很多,但无论怎么说也与一个成年人的心智、行为相去甚远。
大学与中学另一个明显的区别是学术上兼容并包,允许争论。大学当然要以弘扬主流文化、先进文化为己任,但是各种不同观点的争论、碰撞也会很直接。据说,在有的校园网上,有人介绍如何拉关系、搞人脉,甚至投机钻营。这正是大学生成长、成熟所要面对的历练。大学生作为成年人、读书人,要有起码的理想信念基础,要有鉴别能力、消化吸收能力和免疫力,要能免于浅薄、偏执或低俗。到了大学要自立自强,自主谋划人生。社会在向市场转轨,大学生的选择变得多元化,是继续求学,还是毕业后就业或尽快创业,都要在低年级作出选择并开始准备。大学生在致力于学业的同时,要争取早一点了解专业、了解企业、了解社会;要记住“业精于勤而荒于嬉,行成于思而毁于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