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新华网
新华网北京3月31日电(记者刘奕湛)“石油工人一声吼,地球也要抖三抖”,这句曾经广为流传的豪言壮语,让年少时的高波对石油人产生了不小的崇敬之情,也对他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。
高波是成都理工大学石油工程专业的毕业生,2007年,他放弃了在繁华都市工作的机会,怀着理想奔赴渤海之滨的胜利油田,成为一名新时代的石油工人。到油田10个月后,高波被破格定岗为队里的工程技术员。1年的时间里他采用新工艺、新措施,使一口油井的产油水平由每天3.1吨提高到每天10.7吨,增加效益600余万元,创下了队里增产的记录。
这是一个大学毕业仅仅3年的年轻人所创造的成绩,三年来,坚持工作在基层采油一线的他,留下了无悔的青春足迹。
2007年,乘坐了两天两夜火车的高波来到了山东东营,刚一到达油田,眼前的景象,让已经疲惫不堪的高波,情绪一下子跌进了深谷。他说:“尽管我来时有一定的思想准备,但茫茫无边的盐碱滩,寂静无声的芦苇荡,还是让我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荒凉的世界。”
那一夜,高波听着抽油机的运转声,心里怎么也不能平静。他又想起了儿时激励他的石油人的豪言壮语,想起了自己选择油田时发出的誓言。“学石油的,油田就是最好的战场!我是属于这片土地的!”寂静的黑夜,高波这样激励着自己。
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,到油田采油的实战,还有很大一段距离。从在采油队见习的第一天开始,高波就给自己来了次“归零”。从学习使用管钳,到熟练操作抽油机,从第一次量油取样,到维护油井正常生产,他虚心向老师傅们请教,手上磨出了老茧,脚下磨出了血泡,短短6个月就熟练掌握了采油工各项操作技能。他还结合生产实际,重新研读《采油技术手册》,写下了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。
2009年4月,毕业不到两年的高波被任命为采油队的副队长,成为这个队组建15年来最年轻的队干部。有的人觉得他太嫩了,怀疑地说,“这么重的担子,他能挑得动吗?”高波则以更加热忱的工作激情回答质疑声:“只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,没有干不成的事。”
2009年6月的一个周末,正在休息的高波突然接到调度室电话:一条输油管线穿孔了!他赶紧换上工作服,带领职工直奔现场。到了现场一看,像胳膊粗的油柱正喷涌而出,来不及多想的高波抓起工具一下子就跳进了油坑中……
浓烈的油气味,熏得人睁不开眼睛,只能靠两只手在黑糊糊齐胸深的原油中摸索着,就像大海里捞针一样。摸索了十多分钟后,高波才摸清了穿孔的大小、类型。经过反复地打卡子堵漏,穿孔终于成功堵住了。而在原油中浸泡了一个多小时的高波,此刻被熏得失去了知觉。
从生活安逸的天府成都,到偏僻艰苦的油田基层,从书生意气的大学生,到战斗在一线的石油工作者,三年的基层工作,高波和他的队友们创下了不少骄人成绩:“标准化良好行为示范队”、“金牌基层队”、“青年文明号”。
“每当看到朝阳映衬下的一座座井架,每当看到广袤原野上繁忙的抽油机,每当看到喷薄而出的黑色原油,我的心里都会充满了幸福和自豪。我从内心深深感谢油田生活让我经受的考验和锻炼,感谢这片土地赐予我的厚重的生命体验。”高波深情地说。